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心理卫生学科科学传播首席专家杨凤池为成电学子带来梦境主题心理讲座
文:蒋岩杰(自动化工程学院)、刘晨 图:吴迪(自动化工程学院) 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时间:2024-04-18 171

4月15日,在5.25心理健康文化月之际,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自动化工程学院承办的“抖音知识大V进校园”心理主题讲座在清水河校区经管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心理卫生学科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杨凤池老师受邀为我校学子带来“以梦之名·与你谈谈梦境与人生”的主题讲座。活动由电子科技大学、抖音大讲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杨凤池老师抖音账号播出。

图片1.png

讲座伊始,杨凤池以一个真实的故事开篇,讲述一个女孩在被困于“死亡牢狱”的废墟时,通过梦境获得心理安慰,最终生存16天获救的故事,告诉同学们,梦境可以具有转危为安,转死为生的强大力量,并借此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梦”和“释梦”。

随后,杨凤池介绍了三位在梦境研究中有着深刻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并分析了他们对于梦的观点的异同。在他的介绍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释的,是具有某种意义的”,梦是妥协的形成,是无意识愿望的表述,并且梦经常以伪装的形式出现。荣格则认为,在人的梦境中,不应该过分强调性本能,在人类原始的、未分化的本能当中,性只是其中一部分;梦境是无意识的理性表现,而非生物非理性的欲望。而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意识支配,强调社会作用对人梦境的影响,并且认为一般的自卑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

杨凤池结合自己的梦境,以及网络上公开的梦境案例,为同学们介绍了“释梦”手段。他将梦里的意象分为正性的和负性的。正性可以解释为梦中的意象反应内容有利于发挥功能的要求,意象内容符合自然要求,可通俗解释为意象及其反应的内容具有积极结果,不具有伤害性,能够使人愉悦和舒适,而负性则与之相对。

他说:“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不要忽视梦的提示。”梦,出现在每一个深度睡眠当中,似乎在以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提示我们,可能在白天,我们的思想被社会影响太多,从而隐藏了自身真实的想法。但是梦境或者是潜意识会旁敲侧击向我们的意识发起提示,告诉我们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在问答环节,同学们还与杨凤池进行了积极互动。

本次活动为电子科技大学5·25心理健康文化月特别策划之心关怀大咖在线心理主题讲座之一,接下来,心理中心将持续邀请国内外心理学者带来精彩讲座。

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心理卫生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邀专家主持。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突出贡献奖。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李果  / 发布: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