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 三毛的流金岁月:从荧幕传奇到电路探秘的非凡之旅
文:罗彤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4-03-12 388

3月8日,演员、电子电路行业协会终身名誉秘书长王龙基在经管楼报告厅为成电学子带来了主题为“三毛的流金岁月:从荧幕传奇到电路探秘的非凡之旅”的讲座。

13 1.png

讲座伊始,王龙基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9岁时,他成了首批加入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为少年先锋队)的学生。1960年高中毕业后,他曾被行知中学保送至哈军工参加初试,但最后却被上海电影学院中文系录取。大学毕业后,王龙基前往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任创作员。在电子电路方面,1981年,他赶赴日本松下公司参加实习,接受引进国内的第一批单面板印刷生产线,而在上海无线电第二十厂,他主次建成了中国首条印制电路板生产线。1990年,他组织成立中国印制电路工业协会,带领中国PCB行业实现产能与产值的高速增长。

13 2.png

说到王龙基的演艺经历,1947年,在史东山导演的电影《新闺怨》里,王龙基正式登上了荧幕。同年在电影《艳阳天》中,因为受到编导曹禺的青睐,他被特意安排加了一场戏。不仅如此,同一时期的知名电影《关不住的春光》《母亲》《两家春》等也有王龙基的出演。

不过,王龙基演艺生涯的最大贡献是在1948-1949年成功塑造了《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形象。他回忆道,为了追求真实性,在喝浆糊的镜头中他实地饮用了加糖的藕粉;电影中出现的垃圾车,也是摄制组从外地借来的真品,其中的臭味令他无法呼吸;而在挨打的桥段里,临时演员按照导演要求“狠狠地打”,甚至让王龙基一度昏迷。他坦言,参加拍摄的所有电影都是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拍摄的,而当年带领自己步入电影大门的叔叔阿姨们,在编导、出演时也没有要一分钱。这或许是上海成为中国文艺事业摇篮的原因之一。

13 3.png

为什么长大了以后不再拍电影了?王龙基说,这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系。他的父亲曾告诉他,“长大干什么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知识”,在追求知识的家风引领下,他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王龙基感慨道,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并且能够克服困难;人生只有用自己努力拼搏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而最幸福的事情也不是活得像别人,而是在创新之后活成最有个性的自己。

13 4.png

讲座最后,王龙基为大家分享了他的两点思考。其一是“精益求精”,他回忆起上世纪去日本实习的经历,当地有很多百年老店,连续几代人都在从事一个行业,且坚守经营初心,不单纯追求公司的上市;其二是“信心”,王龙基强调,只有在学习工作中树立足够的信心,才能够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大胆克服。正如电影《乡村女教师》的台词“挺起了胸膛向前走,天空树木和沙洲。崎岖的道路,让我们紧紧拉着手。露着胸膛,光着脚,身上披着破棉袄。向前看,别害臊,前面是光明的大道”,这样的人生态度是王龙基大力推崇的。

13 5.png

提问环节中,有同学询问王龙基为何没有重返影视行业。王龙基解释道,拍电影本不是他的执念,相较于文艺行业,他更愿意当兵从军。在步入工作岗位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岗位,他选择了一个更能够发挥聪明才智的工厂并扎根其中。他勉励同学们,只要干一行爱一行,就一定能成功做出一番事业。对于“童年时期参与电影拍摄对人生发展有何帮助”的问题,王龙基讲道,拍摄电影期间接受的来自前辈的教导为其将来人生指明了方向,在此期间他也认识了很多同龄人,他们的经历使王龙基变得更加注重身边百姓,帮助自己树立了将来“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目标。

13 6.png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