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抓住机遇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信息地学”
——大会交流发言 资源与环境学院执行院长胡光岷
文:王晓刚整理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02-21 5471

  2月18日至19日,学校在清水河校区召开2016年党政工作研讨会。会上,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分别作大会交流发言。新闻中心特将交流报告内容整理出来,逐一发布。本文根据资源与环境学院执行院长胡光岷教授的大会交流发言整理而成。

_NEW2869.JPG

  对于资源与环境学院而言,“十三五”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我们一定要迎接挑战,抓住地球科学相关领域对电子信息的需求非常旺盛的良好机遇,进行深入的学科融合。回顾学院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构建了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了一支高素质、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并初步构建了跨学科群的科研创新体系。这就为我们在“十三五”期间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国内外地球科学的发展概况来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地学学科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无论是加州理工等在2015年US News美国大学地球科学专业排名位居前列的大学,还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在2015《QS世界大学排名》地球科学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大学,都有很强的地球科学学科。在国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也在ESI地球科学排名(2015)中成绩不俗。特别是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利用自身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开展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清华大学于2009年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其最有特色的工作是利用清华大学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优势开展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并建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建有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西安分室,其主要特色工作是油气勘探中的信号信息处理技术,牵头有“非常规油气勘探”方面的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

  由于地球科学学科群格局相对固化,只有抓住电子信息与地球科学深度融合的机遇,突出我校的电子信息特色,融合信息技术与资源环境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学科方向(在强调特色的同时,必须强调地球科学相关学科是我们的根本),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学科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院的生存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学院确立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即“以科学前沿和国家在地球科学方面若干重大需求为导向,将学院建设成为资源环境领域特色性、研究型、高水平学院,特色是电子信息特色,力争在八年左右建立起2-3个国内一流的、有特色的相关学科方向。主要做三件事:建成跨学科群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构建电子信息学科群与地球科学学科群之间的桥梁、建设成为新兴交叉学科或学科方向、科研方向孕育的摇篮。”

  在“十三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推进电子信息技术与地球科学的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以跨学科群融合为目标的学术水平提升行动,大力推动地球科学相关行业电子信息理论和技术发展,大力推进跨学科群的精英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深化以人事、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初步形成具有电子信息特色的资源环境领域特色性、研究型学院。”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目前以发展二级学科为主,重点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属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属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两个二级学科,重点建设方向是“定量遥感”和“油气勘探信息技术”,未来还将重点培育“地学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方向。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学院将在“十三五”期间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科研平台、国际交流与合作、党政建设等七个方面作出努力:

  在学科建设方面,要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即以电子信息与地球科学深度融合孕育新的学科方向或学科并快速占领学术制高点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水平、高起点的基础研究,大力发展跨学科群的新兴学科方向以及地球科学相关行业电子信息理论与技术;形成2个左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方向。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形成跨学科群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即以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融合的精英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一支高水平教学队伍和导师队伍,培育一批引领未来学术前沿和行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和行业精英。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建成一支跨学科群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即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跨学科群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整体能力为目的,以造就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领域的杰出人才和青年人才为核心,专职与柔性、个人与团队引进相结合,不断完善人才发展体系,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具有跨学科群影响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到“十三五”末,力争使专任教师规模达到60人左右,其中外籍教师达到6人,杰出人才8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要构建跨学科群的新型科研架构体系。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充分发挥学校和学院在电子信息和地球科学领域的综合实力和人才聚集优势,大力推进在地球科学相关行业的电子信息理论和技术研究,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产生一批具有影响的成果。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要努力建设“信息地学”特色研究中心。即汇聚校内外的人才资源,将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的优势与地球科学及其相关行业深度融合,派生出若干新的优势研究方向,促进地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还可拓展电子信息研究的宽度和深度,奠定学校在“信息地学”领域的开创地位,进一步巩固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要大幅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即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联合实验室,开展高水平的跨学科全科研合作;以地球科学与电子信息的融合为主题,创立并举办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学术会议;由海外知名专家执教的高水平课程数要显著增加;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新增与境外著名大学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在党政建设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总之,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发展可以在不与电子信息学科群的学院竞争校外资源的情况下,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学院在两大学科群之间的桥梁作用,还可为电子信息学科群的发展拓展空间。然而,地球科学学科群与电子信息学科群在发展规律、发展模式、运行模式等方面不完全相同,学院的发展阶段也与学校电子信息学科群的学院有很大差异,因此希望学校继续在政策上为学院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编辑:林坤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