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创新创业】“华明·Young创”团队:“太阳光”照亮“家乡梦”
文:学生记者 刘志鹏 彭诗祎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5-12-11 9379

  “穹顶之下,人们多么渴望自己的生活与蓝天相伴。”在电子科大的六年当中,杨超伟所有的努力也是为了实现这句话中所希冀的理想生活。六年里,他从拥有建设家乡梦想的大学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将高新技术真正地在家乡落地投产的项目创始人之一。

  2014年7月,“Young创”团队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在山西运城稷山县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团队也更名为“华明·Young创”。今年11月,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建设竣工,完成投资3200万元,计划投资4700万元的二期工程将于2016年1月启动。

  “华明·Young创”团队的不断壮大成为杨超伟成长最有力的证明。

未标题-3(1).jpg

心系家乡,“资深学霸”成了“创业新手”

  2009年,杨超伟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开始本科阶段学习。2013年本科毕业,他的毕业论文获评校“2013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同时由于专业成绩名列前茅,他被保送进入航空航天学院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羊恺教授。研究生入学至今,他申请专利14项,参与攻克国家重大项目2项,连续3年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称号,并于2014年11月获得航天员杨利伟、刘洋亲自颁发的“忘不了”航天奖学金。在2015年,杨超伟还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唐立新奖学金,多年来获奖达20余项,累计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津贴近10万元。

  杨超伟真正值得点赞的地方或许不止是这些令人艳羡的数字串起来的获奖经历,他更被人津津乐道的身份是一位有着故乡情结的年轻创业者。

  大学初的自我介绍上,大家听到“山西省”的第一反应“煤炭之乡”让杨超伟的心里既自豪又郁闷。家乡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难道除此之外,没有更美的地方了吗?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希望让大家今后再提到山西的时候,不再只是联想到晋煤,而是能由衷地发出‘晋善晋美’的感叹。”

  大二时,杨超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道组建起了一个团队,想在参与比赛和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技术、积累经验。他们开始在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各种竞赛项目。初期的尝试收获颇丰,从此以后,杨超伟成了各类竞赛的常客。丰富的参赛经历不仅使他的团队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也极大地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信赖感和凝聚力。学校环境的耳濡目染下,一群人也很默契地将目光投向了创业,“Young创”团队正式成立。团队里全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Young”提醒大家趁年轻,多拼搏,‘“创”指创新创业;“Young+创”,是“无限可能”结合“实践”的一种组合,也是中西合璧的一种组合,提醒队员们要积极吸收和跟进国内外的先进发展经验,同时要凸显自己的实践优势。

  “Young创”团队创建伊始接到了一个“90W”项目,内容是完成一款90W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并对适配器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做出了要求。当时队员们课业负担很重,导致例会经常停滞,问题得不到实际的解决。随着考试月的临近,项目也到了测试的关键时期,身为队长的杨超伟顶住了学业和创业的双重压力,熬夜反复进行实验,终于带领团队顺利通过了测试,大家说他“灯不亮就起,夜读后才休”。“我们一开始加入团队并不是奔着杨超伟的创业项目去的,当时,我们看中的是他的踏实和干劲,杨超伟能同时兼顾学业、勤工助学和项目工作,但凡是他着手做的事情,基本都会有不错的结果,他从来不会选择半途而废。”团队“元老”张仁辉和黄斌提起队长时这样说道。

  自己心里有股劲儿就不断地去努力,又赶上了创业的时代潮流红利,学校的持续关注与资金和场地支持都成为“young创”前行的助推剂。杨超伟说,“在创业期间,我们得到了学校多位导师的指导和支持,也得到了多位在校师兄弟的帮助。‘华明·Young创’团队尤其要感谢我的导师羊恺教授和校团委创新创业中心的各位老师,他们在团队的发展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包括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校友资源等多个方面。同时,我也感恩培养我不断成长的微固学院、能源学院及学校其他多个部门。2010年,“创young”还仅仅是一个为完成学校创新基金为目的组建起来的小队伍,2012年发展成5人规模的团队,到了2014年已经扩充到三地三校同乡联合的9人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电子科大的学生和毕业生共5名,西北大学的成员3名以及上海交大的成员1名。

IMG_2891.JPG

用太阳光“点”亮家乡的天空

  杨超伟的目标很明确,“家乡创业”。那么,究竟选择什么项目作为“家乡创业”的中心?“Young创”团队考虑了三套创业技术方案,分别是依托以电动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结合电源及电能传输技术,以4G通信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以及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

  2013年的时候,通信技术产业已经过了爆发式增长期,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发展的基础又尚且不足,当时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中心的清洁能源产业正是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快团队成员一致同意将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引入杨超伟的家乡山西运城。又经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会议,最终,团队确定了创业的战略性目标——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此时的杨超伟,又朝着自己的“家乡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14年7月,“Young创”团队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团队资源优势,在请教了多位专业学者和前辈的意见之后,筹划以清洁能源结合生态农业技术的产业发展理念,并提出了“太阳能清洁能源示范站+新型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园+环保型示范工程”相结合的创业发展道路。同期,团队完成《分布式光伏发电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讨论了当地的现实情况,结合一些技术问题以及光伏发电部分的方案,提出了一套专业而详细的分析并给得出可靠结论。他们所提出的项目以高新技术为创业切入点,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正确把握了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新政策,以“现代化、高起点、高效、实惠”为理念,集“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为一体,利用农业科技大棚发展光伏发电,不但不额外占用耕地,还使原有土地实现增值。

  想要将项目理念转化为现实,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资金问题。在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之前,“Young创”团队先尝试着将一些自动化技术引入家乡企业的生产之中,这一举措在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得到了企业负责人的信任。为了给光伏项目寻找投资人,杨超伟多次飞回山西,与几家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和协商,在这个过程中,家乡的企业家们渐渐地了解了光伏发电的环境效益和商业价值,同时,他们也被杨超伟坚持不懈的态度所打动。于是,投资方就项目提出了“三个原则”:一、项目要适应当地发展需要,并有效运用高新技术;二、项目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确保具备实际建设意义;三、项目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经过严格的审核之后,“Young创”团队所提出的项目符合投资原则,投资人对项目进行了投资。

  2014年7月8日,“Young创”团队正式获得稷山县华明热力有限公司的投资,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创建了“稷山县华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整。最终,双方达成以投资方承诺总体投入不少于7900万元的合作协议,“Young创”团队以技术入股方式与投资方合作,从而推动光伏发电创业项目落地实施。随后,家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厂逐渐成型,“Young创”团队所设计的项目付诸于实践,杨超伟心中的家乡梦也在变为现实。至此,“Young创”团队也正式更名为“华明·Young创”团队。加入“华明”二字,不仅是表示对注资企业的感谢,也提醒着团队的所有成员要怀揣着一种为华夏的明天而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和勇气。”

“因地创业”,生态农业助力新能源发电

  在公司成立之后,各项建设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在先期建设完成之后,这一清洁能源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项目于2015年3月正式投产。2015年11月,项目一期建设竣工,完成投资3200万元,预计年装机容量共计4MW,大约可以满足1000户普通家庭的年用电需求。2015年12月,项目实现了与国家电网的并网发电。由于项目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创造了极大的价值,从启动开始便引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运城日报》等多家媒体也相继对该项目进行了报道。

  稷山县华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16年1月启动二期建设,装机容量共计6MW,完成投资4700万元。整个项目在发电部分建成后,预计将实现年发电量1400万度,产值1400万元。同时,“Young创”团队在生态农业部分的建设也在快速推进,依托流转农村土地500亩的电站用地,合理安排农业大棚作物种植,2015年8月已完成农业大棚的一期种植。种植的主要作物有樱桃、冬枣、食用菌等。目前食用菌已达到800吨的年产量,年盈利额为216万元。樱桃和冬枣也将在种植后的第三年结果,预计每年将带来百万以上的利润。在生态农业部分建成之后,年产值将达到1200万元。未来,项目整体的年产值将达到2600万元。根据投资方资本投入情况,预计第8年将出现整体盈利,此后每年将有突破千万的盈利。与此同时,该项目带动了周边就业260人,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4772吨,减少粉尘排放量14.3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54万吨,产生了就业、生产、减排的“三重效益”。

  项目的建设初见成效,杨超伟也非常高兴,他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他表示,生态发电站建设还是有一些局限性,它需要大量占用土地,虽然利用生态农业进行补充,但是资源利用效率还能进一步提高。而在发电项目二期建设中,华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将重点完成分布式光伏发电及调度管理在工业用电方面的落地建设和应用。

  目前,“华明·Young创”团队的核心成员以及公司方入驻的领导正在全力以赴与当地一些工厂就“工厂车间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谈判。截至目前,他们已与6家大型企业签订合作意向,将优先提供建设,并正在就“华明·Young创”团队所提供的3个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审查。三个方案包括:公司提供发电并网接入管理,并协助使用方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余额电量收益归使用方所有;公司全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给予优惠使用,余电并网收益归公司所有;公司与使用方合资建设并经营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具体事项将于2015年底落实,并预计2016年启动1至2家使用方的建设工作,预计2017年完成所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团队还计划在2016年间同公司一道,逐步完成一批关于光伏发电项目的国家专利申请。而放眼未来,“华明·Young创”团队将目标又锁定在了充电桩和通信技术领域,计划在未来将电动车充电桩方案在二、三线城市推行,同时,继续跟进通信产业的新一次升级更新换代的革命,争取在不断地发现和尝试中捕捉到更多的创业机遇。

  有人说,这样的故事听起来不免冠冕堂皇,但重要的是,杨超伟真的去做了,去做了一件“走回去”的事情。虽然他离家求学最终依然回乡创业,似乎是走回了原点,但是离家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行路远近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他的理想是让山西更美,美到足以成为每一位脚步在路上的人的远方。

【创业者说】

  杨超伟:“家乡”可能是创业最好的“归宿”

  学成后要将高新技术引入家乡的建设,力所能及地让我们山西变得“晋善晋美”。这便是我最初的想法,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回乡创业不仅让我圆了“建设家乡”的心愿,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拳脚。因为与大城市相比,很多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发展程度并不高,他们需要懂技术的人才将高新技术引入当地,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会全力支持和配合,这样就让我们创业的道路变得相对平坦。同时,我心中的“中国梦”,是全国各地协调发展的“中国梦”,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去促进当地的发展,而我们的首选,或许就是各自的家乡。


编辑:林坤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