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苑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兴趣是当代研究生的科研驱动力
文:校研究生会 图:校研究生会 来源: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时间:2014-03-25 5497

  读研读什么,这个问题研究生怎么看?导师怎么看?3月20日,通信抗干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少谦教授做客成电“导师讲坛”第一期,为这一系列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带来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们为什么读研?

  李少谦教授表示,如今太多的学生过于注重功利,功利本身并不错,但功利并不是科学的唯一驱动力。他援引爱因斯坦的《论科学》,就科学的驱动力一一例举。他说,最为人所推崇的也是最为稀少的驱动力便是使命驱动,具备这种驱动力的典型人物就是众所周知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乔布斯的名言:“活着就是改变世界。”也恰恰佐证了他对科学的追求源于对改变世界、促进人类发展的向往。

  谈到这里,李少谦教授向学子们讲述了成电原校长刘盛纲院士的事迹。刘院士当年以七十岁高龄领导着中国太赫兹技术的发展,是中国太赫兹技术当之无愧的“领头雁”。IEEE创办的太赫兹杂志第一期第一篇便是以“太赫兹技术先驱者”为题的刘院士专访。在电子科大过去的辉煌历程中,有以刘院士为代表的以使命驱动的科研工作者,李少谦教授希望在将来学校能培养出改变世界的行业中坚,真正的栋梁。

  中国的研究生素质并不差,但为何还是能看出同世界知名院校研究生的差距?李少谦教授强调,我们的研究生理想和兴趣并不够。大部分科学技术是靠有兴趣的人推动的。早期的科学技术既辛苦又常常缺少资金支援,没有兴趣支撑很难维系。即使当科学转变为技术,具有功利性,也不能说明功利性是核心驱动力。李少谦教授希望对于学习及科研,同学们至少要由兴趣爱好来驱动。

 

              坚持理想信念

  “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兴趣,我们也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李少谦教授回顾了自己的科研经历,重现了自己的研究历程及行业发展历程。他说,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早期在知识界体现得并不明显,也就有了“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坊间俗语。移动通信80年代末进入中国,一部手机三万块,而普通居民的月工资也就100块。就是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有人转行有人跳槽,但像李少谦一样的一些人,靠着靠着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坚持了下来,“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时间。有理想的人只要坚持跑下去,机会一定会找到你。”

  在邓小平同志的提倡下,国家开始发展现代军事技术,这也成为通信抗干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立的契机。李少谦教授同当时的两位老师,靠着三个人的力量写申请做汇报,国家最终在1994年批准了在电子科技大学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理想、信念、兴趣,别人不做,我们却继续坚持下去,相信机会就会来临。”李少谦教授回忆至此语重心长地说,上帝青睐有准备的人,坚持的话机会不止一个。80年代末,由美国的几个军事通信专家创立的美国高通公司将扩频技术用于蜂窝通信。90年代初推出CDMA蜂窝移动通信,促使了我国在1992年成立863通信主题,而李少谦教授抓住了这第二个大的机遇:CDMA,也就有了后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坚持理想兴趣,成功没有诀窍。”他总结说。

提高自学能力

  李少谦教授对研究生做科研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他说:“能力构造了今天的成才之路,我们都看到,现如今自我学习的能力随着科技发展竟然有所下降。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并没有提高大家的自学能力。”他指出,应试教育本身给同学们造成很大的学习障碍,使大家的所有学习变得功利性,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考试。他提到一个抗干扰实验室的学生,硕士期间在IEEEE期刊上发表了长文,实现是了实验室的突破,但他本科却是学的矿业专业,“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靠的就是自学。”

  李少谦教授提到,除了自学能力,研究生的利用资源能力也明显不足。他说,五、六年前带研究生是不会管学生的作息,而现在还得专门请助管打考勤。“作为老师并不想用保姆式的方式去管大家的学习,但是不这样做又不行。现在学习条件越来越好,同学们要懂得珍惜并加以利用。”

  讲座结束后,李少谦教授和同学们就研究学习中“广”和“深”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介绍了自己对研究生专业选择的看法。校研会彭盛龙副主席作为研究生代表向李少谦教授赠送了成电导师讲坛主讲人证书。李少谦教授最后说:“没有免费的面包,我们的未来需要一代代的传承,希望你们担负起未来的重担。”

  
相关链接:

  成电“导师讲坛”由研究生院和校研究生会主办。“导师讲坛”系列讲座内容主要涉及导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经验心得,如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教育、科研引导、成长促进、心理健康、创新教育、综合素质提升、师生关系等热点问题的探讨。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