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光明日报:九〇后“女神老师”学术成长记
文:光明网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8-03-05 2121

春节刚过,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明侦就回到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带领研究生继续新材料的研究征程。此前一个月,未满28岁的刘明侦被任命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成为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22岁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硕士,23岁在《自然》正刊发表论文,25岁拿下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看上去无比顺利的人生,却离不开刘明侦背后对理想的坚持、对创新的拼搏和对责任的担当。

心怀梦想 勇于作为

  被电子科大学生贴上了“90后学霸”“女神老师”标签的刘明侦看上去就是邻家女孩,极具亲和力,骨子里又透露着敏锐、干练与坚持。

  2008年,懵懂的刘明侦第一次走出国门,踏上了英国留学的旅程。像大多数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的青少年一样,刚去英国的她内心十分挣扎,会在宿舍偷偷地抹眼泪,也会在日历上画叉儿来计算回家的时间。但坚强又执着的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读剑桥”的梦想始终激励她前行。课上,她积极地与教授互动;课下,她经常泡在图书馆,从未有过妥协和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她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成功实现梦想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硕士。

  在剑桥学习的时间虽短,但刘明侦始终保持着认真和勤奋,她成功申请到牛津大学的博士,70多岁的教授给予她极高的评价:“我在剑桥大学带的所有学生中最满意的就是刘明侦。”

  在读博期间,刘明侦所在的团队主攻以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为核心的太阳电池器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5年,为了更快地研究出有效的成果,我每天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刘明侦告诉记者。

  2013年9月,年仅23岁的刘明侦在《自然》正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成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之一。论文阐述了利用真空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高效的平面异质结结构的钙钛矿太阳电池,为该电池的科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认识。之后,她又以该篇文章为基础,探索出了更多的科研成果。如今,效率更高、制备成本更低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已成为新能源开发的新宠,并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场。“今年,我们实验室的重点工作方向就是突破钙钛矿太阳电池稳定性的问题,希望能通过新技术让太阳能技术得到更多的普及应用。”刘明侦说。

  不忘初心 归国育人

  2015年,博士毕业后,刘明侦毅然放弃了在英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回国发展,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工作。“深厚的川渝家乡情结和电子科技大学给予的信任和发展平台是我选择回国的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国家对生态文明、新能源和青年发展的重视,让我想要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不断迎接挑战、挖掘自身潜力。”她说。

  回国两年多的时间,刘明侦克服各种困难,高效地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努力推动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相应新材料在其他光学器件的应用,促进产业化生产,并积极地突破国内传统太阳能产业困境。2016年7月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2017年10月,她牵头申报的“高效大晶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批立项,为电子科大拿下了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我是一个在做决定前要考虑全面、非常谨慎的人,但一旦做出决定,就会非常执着,坚定地做下去。”刘明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回国后,她事事亲力亲为,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方归,甚至有几次都被锁在楼里。她在专注于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多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在学术研究上,刘明侦要求学生严谨认真,但在生活方面,她始终坚持和学生们一起办公,一同吃饭,以邻家姐姐的身份去了解和帮助他们,还鼓励学生劳逸结合、多做运动。博士生赵海峰说:“刘老师和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会以平等的方式和我们交流,经常关心我们的生活情况,非常平易近人。在学习中,她不仅每天都会询问我们的实验情况,给出指导性的意见,还经常比我们更晚离开实验室,时刻以榜样的力量影响着我们。”

光明网: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3/01/nw.D110000gmrb_20180301_4-09.htm?from=singlemessage

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3/404140.shtm


编辑:陈伟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