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北京大学刘云淮研究员做客学者论坛
文: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计算机学院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18-05-07 7573

  5月3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刘云淮研究员应邀做客我校学者论坛,以“移动边缘计算:机遇、挑战与核心应用”为题,与我校从事相关方向研究的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报告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鲁力教授和董乐教授主持。

刘云淮.jpg

  此次刘云淮给大家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分享报告会。报告弱化了移动边缘计算方面的专业知识,列举了丰富多样的应用实例。凭借富有魅力而幽默的演讲风格,刘云淮旁征博引,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给在座的师生科普了移动边缘计算的知识。

  首先,刘云淮以水利修建为类比切入话题,阐述了并非所有大型水利都是成功的,而大量的、靠近用户端的小型水利更有效率。同理,当前以大型数据中心的云计算体系结构并非就是最优的互联网架构,原因在于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依靠数据中心的资源来满足计算及存储的应用需求,网络压力和性能压力逐步加大,因此移动边缘计算应运而生。刘云淮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移动边缘计算的内涵,即将传统的“端+云”两层架构改为“端+边缘+云”的三层架构,将空间距离或网络距离上与用户临近的边缘设备进行组织管理,实现“端设备”与“云中心”之间资源的共享和计算任务的迁移。同时还为大家展示了端、边缘、云三者之间的优势对比,阐述了引入边缘设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刘云淮2.jpg

  随后,刘云淮研究员用高速无线网络中的视频直播、城市大脑中的双流摄像机(SCDS)和基于移动网络的智慧城市三个典型应用为大家介绍了移动边缘计算的机遇、挑战及部分核心应用,并分别阐述了当前视频直播、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分析了引入边缘计算带来的优势,以及引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他鼓励同学们发散思维,挖掘移动边缘计算在更多领域和场景中的应用。刘云淮还提出了对于未来移动边缘计算发展的美好愿景,并 对2018中国图灵大会作了简介。

  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师生共同深入探讨了移动边缘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加深了从事不同领域的教师与学生对移动边缘计算的理解,有利于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开展跨学科合作。

  本次活动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

  刘云淮,ACM中国理事会副主席,北京大学研究员,国家优青获得者。曾任公安第三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二级警督。2000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助理教授,2010年8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任副研究员,2011年加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任研究员,2016年10月全职加入北京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任研究员。于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支持。于2015年获得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支持。于2016年荣立公安部个人三等功。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 ACM MobiCom, ACM Sensys, ACM SIGKDD,IEEE INFOCOM, IEEE TPDS, IEEE TMC等,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等国际期刊的编委。研究兴趣包括物联网、边缘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移动群智感知等。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