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最喜爱的老师】何松柏: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
——记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电子工程学院何松柏教授
文:学生记者 代静 图: 逆光摄影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12-26 17338

  编者按:优秀教师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也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中流砥柱。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荣誉体系的构建,对教师卓有成效的教学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今年,五粮液-电子科大教育发展基金捐赠协议签署,用于设立卓越教学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奖、教学新人奖等类别“本科教学奖教金”。近日,由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共同举办的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结果揭晓,10位老师荣获“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学校新闻中心将陆续推出“我最喜爱的老师”、卓越教学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一等奖、教学新人一等奖获奖老师的报道,反映他们为学校精英人才培养做出的突出贡献。今天,让我们走近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电子工程学院何松柏教授。

何松柏.jpg

  十年树木一生树人的严谨学者,模电首席教授,兴趣广泛的性情中人,这些都是对何松柏的评价。在本学期模电的最后一节课上,他说,“我讲的都不是考试要考的,考试考的我应该都没讲,你们觉得有什么重点不清楚可以来问我,何老师欢迎你们。”

  同学们都说,上他的课压力很小,只要跟上他的思路,直到下课还恋恋不舍。何松柏说,“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一个交汇的过程,年轻人的创造力要远远高于我们。”

真正讲明白模电是什么、前景是什么、能够做什么

  何松柏说,在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享受着、收获着。

  每堂课开始之前,他都会把整堂课程的内容浓缩再浓缩,达到可以用几个字,一句话或是一个公式表达的效果,“同学们真正要理解的是知识的内核,作为老师有带领他们拨开浮云探寻内核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他的课堂总是轻松活跃、妙趣横生。何松柏曾创下一次课讲四章“模拟电路”内容的记录。“好像什么都没讲,但又什么都讲了。”

  在课堂上,何松柏对“模拟电子线路”的深刻理解与凝练给了同学们很大的鼓舞和触动,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何松柏老师对模电理解得很深,他上课不是为了让同学们在考试中拿到优异的成绩,而是真真正正地讲明白模拟电路是什么,以后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我们能用它做什么。

  “我们都叫何老师的课是‘模拟电子线路历史文化与未来发展趋势课’,你会发现他讲的不仅是模电课程,而是模电的方方面面。”电工学院大二学生于今说。

  此外,何松柏的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他善于发散同学们的思维,和同学们一步一步探索模拟电路的奥妙,提高大家参与课堂的热情。尤其是实行小班教学后,互动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实现精准教学。

  在课间的五分钟里,不少同学都会去围着他问一些问题,有与课程相关的,也有生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现象。于今回忆到,有一次在下课时跟何老师聊,聊到做仿真的软件性能不稳定的问题,然后由此讨论到集成运放,再到手机里的集成模块再到要学的课程内容,甚至提到手机的时候还提到了《乔布斯传》。她说,“你会觉得好像不是在上课,是在听故事,是在做一些非常非常有趣的事。”

  即使教授模电这门课程已经十多年,何松柏依然会在每次上课前认真更新课件,将最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们。“我们搞的是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个人类范畴内的东西,需要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薪火相传。”何松柏认为,“在我看来,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我搞科研可以将最新的前沿科学动态反馈给同学,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是我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比如我教的模电就能很好地加深我对放大器的理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教的是同一门课,遇见的却是不同的学生。世界也在发展,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每年,《模拟电子线路》的课程内容都会随世界范围内的科研进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学生对未来科技的长足发展形成深刻的认识。

问题没有对错,说出真实想法才是提问题的意义

  “我们都是普通老师,但把老师这个职业只当成一份工作是不够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何松柏说。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一直是何松柏从教以来坚持的信条。“学生可能不喜欢不擅长这门课,作为老师要给予引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我知道这个很难,但我们老师要努力做到。”

  因此,他喜欢与同学们互动,并且乐于得到回应。“有的同学下课想去找老师请教问题,在这个方面大家的主动性还可以再高一些。老师科研任务也比较重,可能老师会不在办公室,但可以多找几次嘛,用QQ、邮件联系也很便捷,老师们都很愿意交流。”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何松柏都以欣赏和鼓励的眼光去看待。在他看来,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不太敢于提出问题,但问题没有对错,即使说错也没关系,说出真实想法才是提问题的意义。“就像你写的论文去投稿,审稿人的批注只是一种交流方式而已,只关心对和错是远远不够的。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过程。”

  在给英才学院学生上模电课程时,何松柏曾经在课堂上被问倒。“有一次一个学生提出他的问题时我愣住了,我没想到他会这么问,我之前也没想过该怎么去回答。同时我又是很激动的,这说明他们在思考”。

  课堂上无法给同学们一个完善的回答时,何松柏会在课下接着思考。他说,也许同学们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却说明了一种思维,能不能到达目的地并不重要,所有里程碑式的成就无不是因为开辟了不同于常规的全新的航线。

重视阅读与思考,积淀创新所需要的想象力

  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要么创新,要么死亡。何松柏认为,创新首先要基于事实,但这还远远不够,他将创新定义为“基于事实的想象力”。对于工科生来说,现在所读的教材和专业书只是大楼的基础,仅凭这些建不起大楼。他认为,“我们要做的是学者,是工程师,而不是匠人。”学校跻身“双一流”行列,不仅为学子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何松柏说,“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何松柏说,他有一个“相知恨晚”的道理一定要告诉同学们,如果能在大学期间认识到这一点,一定会受益匪浅,那就是“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在几乎每一节模电课上,他都会跟同学们聊“书”,鼓励同学们多阅读,从阅读中学会思考。“这些伟大作品隐藏的社会原理和人性探索,拓宽了一个前瞻者思考问题和看待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何松柏从十年前开始坚持阅读,在办公室书架上众多的专业书籍里,还能看到关于印象派大师毕沙罗、莫奈、梵高等人的传记。不仅如此,他对摄影与绘画艺术也颇有了解,对印象派画作的历史和象征意义信手拈来。

  尽管被繁重的科研与教学任务占据了大量时间,他仍会抽出时间阅读,平均一年至少要读两三部够分量的名著。光是《战争与和平》就看了三遍,“每看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何松柏说,“书中的内容会告诉你许多深刻的道理,伟大的作家把这些东西融汇到作品中去。我们要认真思考读完之后能带给自己哪些收获。”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