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北斗”卫星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述森受聘母校电子科大双聘院士
文:杨丽可 王晓刚 图:邝俊 电工学院 来源:原电子工程学院 新闻中心 时间:2017-06-27 7686

  6月26日,在电子科大毕业典礼上,年轻学子们在倾听一位“大师兄”讲述他的精彩故事。这位1965年毕业于学校雷达专业的“大师兄”相当厉害,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为我国卫星导航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天,“北斗”卫星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述森大师兄携“北斗”成果“归家”,为学弟学妹们鼓劲。他还受聘为母校的双聘院士,助力电子科大的发展。

dd99d632977e63e31172b91ffea6d701.jpg

星空中的光辉岁月

  “在北斗导航系统投入设计之初,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与国际研究相比整整落后了20年!”在与年轻学子交流时,谭述森介绍了“北斗”初始阶段的举步维艰。“靠什么迎头赶上?”谭述森毫不犹豫地说:“创新!”

  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谭述森参与了“北斗”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等重要发展阶段的顶层设计与工程建设。在研发之初,他就提出“北斗”不能照搬国外导航系统建设模式,而应坚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张定位与报告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满足导航用户快速定位和位置共享的应用需求。

  即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谭述森仍然坚守着创新之路,从不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他对学弟学妹们说:“2000年,我们用2颗卫星实现了中国国土覆盖;2012年,用14颗卫星实现了亚太地区覆盖;再过几年,到2020年,我们将实现35颗新一代北斗卫星服务全球。”话语里满是豪情。

  “至今我仍然工作在北斗工程建设的第一线!”年逾古稀的谭述森说。在他看来,世界主要大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拼搏,才对得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五十二年前的青春改变未来

  “在图书馆挑灯夜读,在老校园沙河旁朗朗背书,在操场上光脚飞跑,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亲切交流……”谭述森愉快地与学弟学妹们回忆自己的大学时代。他动情地说:“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里,给了我扎实的知识基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了我‘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给了我‘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为人品质。”

779df93b6444146dafcd8ea8798cbea8.jpg

  在电子工程学院的文化墙前,谭述森看着墙上林为干院士、谢处方教授、顾德仁教授的照片,感到十分亲切。“我还记得,这些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课,给我们的影响很大。”谭述森说。

  结束了大学的美好时光,谭述森分配到军事测绘部门,为国家高原、海岛偏远地区研究新的无线电测绘方法。入伍后,他在陆军野战部队当过一年兵。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与技术团队一起,完成了西沙群岛回归祖国后的首次版图测绘。

  谭述森回顾自己的经历,动情地寄语学弟学妹们,找准自己人生的梦想目标,坚守定力、持续勤奋、保持健康;认真耕耘生活,做出踏踏实实的成绩。

f71cfba08984bdb39c3273d37825dfb0.jpg

b59633f005e9f754e365179b08a14acf.jpg

  在与学弟学妹们互动中,谭述森又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在电子工程学院做讲座时,学弟学妹们给谭述森师兄送上自己设计的院徽和毕业文化衫。“我们的理工科同学很有想象力和文艺范儿嘛!”谭述森笑着接受了特殊的礼物。

情系母校 荣耀归来

  “我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祖国的航天事业!”在与李言荣校长会见时,谭述森表达了对母校的情感和对青年的厚望。

27a532dba1fa67626551c8b1b0aff7c5.jpg

  李言荣向谭述森颁发聘书,并为他佩戴校徽。李言荣说,热烈欢迎谭述森院士加盟电子科大,成为学校的双聘院士。谭院士是北斗系统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设计者和建设者,主持北斗系统新型信号体制设计、定位报告体制设计、频率设计与国际协调等顶层工作,为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建立功勋。谭院士作为电子科大的杰出校友,为广大师生树立了科研报国、勇攀高峰、不懈创新的榜样,激励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航空航天事业。李言荣介绍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情况,希望在谭院士的指导下,更好地发挥电子信息领域的综合优势,更好地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电子科大的贡献。

  谭述森说,离开母校这些年,他时刻关注母校的发展。他认为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授和一流的学生。电子科大已有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优秀的学生,要鼓励老师们登上国际学术舞台,勇于竞争,提升知名度;要锻炼学生的领导力,积极培养未来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领军人物。


编辑: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