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著名作家阎真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文: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图:尘摄影 来源:党委学工部 时间:2017-06-18 4404

  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今天,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有着不同的思考。6月14日,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德艺双馨”艺术家阎真做客成电讲坛,与成电师生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IMG_2716.jpg

传统文化的否定与复兴都是历史的要求

  讲座伊始,阎真教授就提出了关于新文化运动的问题,对这一一百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事件进行了深入阐释:“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的运动,而现在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全面复兴的做法。从陈独秀等人对中国儒家文化全面的否定,到我们如今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这是陈独秀等人的错误,还是我们在选择倒退?”阎真教授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一百年前的全面否定是正确的,而今天的全面复兴同样也没有错”。

  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却又都是正确的选择,这个逻辑怎么成立呢?阎真教授用一个衡量标准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表示,同样的文化并没有变,但有一个因素是变的,这个变量直接导致否定和复兴是否正确——那就是历史环境、历史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历史要求,就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绝对的要求,是衡量一切制度选择、文化选择是否正确的标准。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把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是当年的历史要求、生存要求;而今天的文化复兴,也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要求。用这样的观点来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都是正确的。历史要求决定了制度与文化的选择,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历史环境、历史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两种做法都是正确的。

  讲座中,阎真教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分析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中国清末被列强侵略,当时的思想先进分子已经认识到中国文明已经无法面对世界的格局。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为主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的失败,让陈独秀、鲁迅这一代人意识到必须痛下决心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民主科学的新思想,才能适应新的时代。然而,要把儒家传统这一传统文化边缘化,完成思想现代性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忽略传统文化的价值,用一种非常偏激的姿态进行文化上的革命。当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发展的问题,只能把学术的平和性排挤到了非常边缘的地方。我们在今天,要理解那一代人的选择,这就是当时的历史状态。

6U1A2689.jpg

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必然性

  阎真教授表示,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处于全面复兴的状态,现今流行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法定假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均是国家的文化选择,大学人才培养的任务中也增加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看出,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全面的复兴。

  他深入分析了这种文化复兴的必然性。第一是历史要求。随着中国大发展,中国人的自信心不仅要表现在经济科学军事等硬实力,还要在软实力——文化上表现出来。这个表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明的强大性,是与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这些中断的文明不同的,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这是今天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需要,中国文化有这样的潜质是值得我们自信的。第二则是身份认定的需要。即使我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但比血缘关系更重要的身份认定则是文化认同。就好比中国人去了美国,如果没有了文化认同,那我们就成了“香蕉人”了,外面是黄人,里面是白人,这还能算是中国人吗?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中华民族具有生存性的意义,这也是民族凝聚力的由来。民族凝聚力是依靠中国文化而达到情感的共识、价值的共识。正是有了这种共识,才有血浓于水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第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使然,要站在中国发展的角度上思考这个问题。要应付西方文化的挑战,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复兴传统文化,让13亿中国人都能更自信地回应世界的挑战。最后,阎真教授回到思维方法的问题。他说,一种理论的正确性,是要适应生存发展的,我们要用生存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一切,即历史要求决定了制度、文化的选择。

  本次成电讲坛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资源与环境学院和外国语学院承办。


编辑:胡武辉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