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书法家何应辉讲解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发展
文:郑晓菲 图:姜昆、李昕奕、姜鑫悦 来源:无来源 时间:2017-04-24 3811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建设书香沙河,共筑精神高地,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成华区人民政府,共同邀请书法艺术家何应辉做客“沙河讲坛”,带来“阅读树志,百学修身”的精彩讲座。

何应辉真面.JPG

  何应辉,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现为四川省诗书画院名誉院长。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原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及研究员,四川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同学老师们对这位书法大家充满期待,学术报告厅早早地就坐满了听众。

fcf51249b7dde2ea9f7c15263592facf.jpg

  中国书法的优秀传统博大精深,代有杰创,从古至今是一个环环相扣并未中断的连贯运动的历史过程。何应辉从书法载体开始讲起——陶画文、甲骨文时期形成文字,至金文、石刻文、拓片、帖及简帛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书法载体有所区别,带来的艺术审美也就形式各异。东汉时期纸张的发明,毛笔制作艺术的逐步完善,魏晋时期点划的形式语汇组织系统得以成形,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书法用途由实用性转化为艺术性——中下层书吏用以记录事件的书法,催生出其审美性。字体开始由端庄肃穆的篆书、隶书、楷书,演变为更具观赏性的行书,甚至草书。人们开始通过书法点划表现力量、传达心情。书法俗文化自此兴起,百家争鸣,各有千秋。而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全面复兴中,实现了观念与立场的转变——走向艺术创造的空前自觉;二是在持续的书法热潮中,伴随着当代展示交流方式的变化和历史遗产的发现、研究、借鉴、传播,形成以立足当代、根植传统、凸显个性为基本取向的多元发展的大格局;三是在审视前两个阶段发展得失的基础上,近七年间,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稳定的发展时期。

1b3a197cbc11a96bab1d182c2dbbc258.jpg

  结合80余幅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名家佳作,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苏轼、黄庭坚、林散之、启功、郭沫若,还包括四川代表书法家赵熙、颜楷、徐无量等的作品,何应辉对中国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笔墨语言、空间形式进行了详细解读,极大地拓展了听众们的艺术视野。

  讲座最后,何应辉介绍,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势,为包括书法在内的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空前优越的时代条件,他号召在场的校园书法爱好者们,更加踊跃地投入到书法艺术的创作中来。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