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孙昌璞院士做客名师讲堂谈量子物理的新视野
文:教师发展中心 基础院 图:基础院 来源: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17-04-12 4433

  4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教授应邀做客名师讲堂,以《量子物理的新视野——从信息、能源到生命科学》为题,在清水河校区与我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讲座由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明教授主持。

IMG_7961.JPG

  孙昌璞院士首先介绍了量子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量子相干叠加的神奇特性,展示了基于量子相干、纠缠的强大潜在计算威力。当今人类社会对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的海量需求,使得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等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孙昌璞院士对此作了深入阐述,澄清了对于量子通讯的一些错误理解,提出了目前量子信息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随后,孙昌璞院士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向大家介绍了信息处理的物理极限以及计算过程热耗极限的朗道原理,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和不可违背原则。他着重讲解了量子相干效应在生命过程和国防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转换的量子效应、生物迁徙的量子指南针和量子陀螺等惯性导航新技术。

IMG_7955.JPG

  孙昌璞院士还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出发,回顾了百余年来量子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介绍了处于核心地位的量子测量、概率问题和由此引发的关于量子力学本质的争论。他与师生们探讨了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诠释的成功与局限,并指出量子现象在未来信息、能源领域应用的关键是发展诠释无关的量子技术。

  孙昌璞院士的报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讲座最后,孙昌璞院士还就近年来我国在物理、材料、信息和生命科学等基础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客观的评述和分析,并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横向对比。他勉励大家要踏踏实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在把握研究热点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尊重、鼓励和追求科学创新。唯有“从无到有”的知识创新,才能真正做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我国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IMG_6028.JPG

  当天,孙昌璞院士参观了我校创新中心和电子科技博物馆,并与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的青年教师们进行了交流。孙昌璞院士了解了我校在量子物理领域的工作和规划,勉励青年教师要立志于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为祖国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本期名师讲堂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

  孙昌璞,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1984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1992年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东北师大教授和中科院理论所研究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有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人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和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孙昌璞院士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及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研究,发表论文300余篇,被引用10000余次,H因子54。他有不少工作得到国际认可,如q-变形玻色子工作是国际上本领域开创性工作之一,《科学》杂志评述中国科学发展也提及了该工作。他预言的量子临界系统动力学不稳定效应和人工循环原子结构得到德国等多个实验小组证实。他还研究了低维纳米结构中单光子的传输和探测,探索生命过程中的量子相干效应,如人工光合作用和生物迁徙的量子指南针。最近,孙昌璞院士正通过具体实践,积极探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基础研究互动的新模式。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