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学人】张蔺:拥抱“5G” 许诺一生
文:学生记者团 游晓鹏 王晓刚 图:2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04-10 7247

  张蔺正在以极大的热诚投入到“5G”的相关研究当中。2016年8月,他的论文《Energy-efficient Cognitive Transmission with Imperfect Spectrum Sensing》在IEEE亚太区优秀学生论文竞赛中荣获三等奖,他说,这项殊荣只是自己在学术上进步的一个阶梯。

QQ图片20170407202428.jpg

  张蔺是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14级博士研究生。对他而言,“5G”时代已经呼之欲出了。他说,能切身参与到这一伟大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进程中,用自己的智慧为“5G”时代的到来贡献出一份力量,是十分幸福的事情。

呼之欲出 热情拥抱“5G”时代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自从第一天步入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为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张蔺就从老师和学长那里了解到,“5G”是满足未来移动通信,尤其是“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性技术。

  “‘5G’将面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把信息传输速率提得更高、把容量做得更大,而且要更加节能、连接更快。”张蔺说,“5G”技术的研究在全世界已经启动,是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增长点。

  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宣布成功开发5G核心技术,预计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该技术可在28GHz超高频段以每秒1Gbps以上的速度传送数据,且最长传送距离可达2公里;利用该技术,下载一部高画质电影只需1秒。

  从世界范围内不断传来的技术进展信息,让张蔺对“5G”充满了希望。同时,他也逐渐了解到,过去几年,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已经在“5G”技术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与华为联合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5G”实验场,在成都聚集了很多“5G”研究力量。

  这让张蔺的研究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肩上”。他说,自己身边的很多牛人,都是“5G”的“助产士”或“缔造者”,跟着他们学习研究,有一种为共同事业奋斗的快乐与满足。

初结硕果 发表人生中第一篇论文

  2012年是张蔺人生中的重要一年,不仅因为他已经成为了实验室的一员,而且因为他从此走上了真正的学术道路。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他人生中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发表。

  第一次写论文,张蔺只写了大约5页稿纸,描摹出了基本思路。那时他根本不敢设想,这篇“稚嫩”的论文最终在实验室赵国栋副教授、武刚副教授、陈智副教授的指导下,竟然被通信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IEEE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全球通信大会)评为“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

  这次全球通信大会在美国加州举行,共收到2560份投稿,最终录用了966篇论文、评出了15篇最佳论文。张蔺与老师们合著的这篇论文是认知无线电与网络分会评出的唯一获奖论文,也是大陆地区的唯一获奖论文。

  据了解,这也是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生首次在海外获此殊荣,近5年来只有上海交大和华中科技大学的2篇论文在Globecom获得最佳论文。

  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探测技术的电视频段用户(主用户)与认知用户间信道衰落强度的估计方法。其中,主动探测是赵国栋副教授在其博士论文研究工作中首次提出的思想,用于解决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干扰问题。 

意外惊喜 受邀赴港参加国际会议论文答辩

  “刚开始,我的论文写作和表达比较欠缺,第一次期刊论文投稿时被无情拒稿了。”回忆起论文的第一稿,张蔺表示,正是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2015年4月,恰逢IEEE亚太地区学生论文竞赛征稿。张蔺在2012年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后完成新的成果——《Energy-efficient Cognitive Transmission with Imperfect Spectrum Sensing》,并向竞赛组委会投稿。

  当时他正在瑞典留学,深入研究缓存问题,因此对这次投稿的结果“几乎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投稿后一度忘记自己参加了这个比赛。直到2016年4月,张蔺从瑞典回国后接到了去香港参加答辩的通知。

  答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考察论文的质量,一部分则考察作者的演讲能力。每位选手答辩时间只有20分钟。最终,会议将从通过初选的6个人中选出3人获得“最佳论文奖”。张蔺立即找导师沟通请教,得到了导师的大力支持。

  此后,张蔺开始为答辩做认真的准备,力求“在十几分钟时间里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做一遍预演。”他不断修改自己的讲稿内容,直到答辩前一天,他还在修改自己的PPT。因为答辩时间比较短,所以,在他的PPT里没有添加太多的数据,更多地用图像展现最为重要的内容。

  2016年8月5日-8月8日,由IEEE西安分会和香港分会联合举办的IEEE信号处理、通信和计算国际会议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会议期间,举行了IEEE亚太区优秀学生论文奖竞赛。在现场演讲和答辩环节中,张蔺对算法的基本原理、物理意义、数学证明以及未来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并且清晰地回答各位国际评委的提问,得到了各位评委的一致好评。

  结果公布,张蔺荣获亚太地区“优秀学生论文”奖励。张蔺说,“这完全是意外的惊喜,当初投稿的时候一点也没想到。”

  在这篇论文中,张蔺主要研究了认知无线电网络(cognitive radio network)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文章深入研究了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能量效率,切入点比较小,但十分重要。它优化了认知用户的频谱感知时间和发射功率,提出了近似最优的认知网络能量效率最大化算法。

QQ图片20170407202437.jpg

再接再厉 选择“通信”是一生的许诺

  然而,即便此文的研究成果属于“5G”技术中比较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并被国际学术会议赋予殊荣,但张蔺觉得“自己只是为5G的发展做出了一点点贡献!”他说,虽然学界和产业界乐观地预期“5G”技术最迟在2020年就可以实现产业化应用,但真正落实到技术研究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自己愿意为此贡献出力所能及的智慧。

  现在,张蔺即将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到海外做博士后。在过几个月就要离校奔赴新的征程。他表示,自己选择了这个专业领域,就是“一生的许诺”,在学术这条道路上,自己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