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裴钢院士、段树民院士探讨转化研究及脑功能的神经环路基础
文:教师发展中心 医学院 图:医学院 来源:医学院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17-03-29 4805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教授和段树民教授来校访问,做客名师讲堂,为成电师生分别带来题为“浅谈转化研究”及“脑功能的神经环路基础”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第一住院大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学校师生、附属医院人员聆听报告。医学院院长杨正林主持讲座。

裴钢院士 1.jpg

  裴钢院士的讲座以转化研究为主题。他指出,目前基础医院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率不足5%,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难题。由于从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人员是不一样的群体,有不同的思维和目标,因此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转化间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今,转化医学已成为国际重点投入领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裴钢院士表示,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寻找学科交叉与聚焦,着力开展干细胞、组织工程、免疫治疗等研究,推动转化医学发展。他说,要充分利用我国特色大动物模型、大人口资源与大数据等优势,采取上下协同的模式来推动和促进转化。讲座最后,裴钢院士给出了如何成为一名好的科研人员的十条建议,勉励在场师生在某个研究领域中应当学会坚持,不可三心二意,这样才可能出好的研究成果。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裴钢院士与在场师生交流讨论了“如何将基础研究的专一性与临床的广泛性有效转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人员比例”等问题。

段树民院士 2.jpg

  段树民院士作题为“脑功能的神经环路基础”学术报告。他指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和压力的增加,使人类精神、心理健康成为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神经变性疾病等不同,精神疾病很长时期内找不到脑实质病理变化的基础。大脑是由1012神经细胞组成,通过1015突触形成有功能的各种神经网络,因此神经环路(网路)是脑高级功能研究的关键点和难点。他说,研究发现,光可以用来作为脑部选择性调控的工具,因为它可以以精确脉冲的形式施加于神经细胞。这一技术手段的应用在脑部环路研究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段树民院士表示,神经环路对交叉学科很重要,并举例说明了神经环路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的结合。

  在提问环节,段树民院士与师生们进一步交流讨论了“光感和超声对脑活动的调控作用”、“针刺麻醉和脑神元的相关关系”以及“研究技术手段对研究的重要意义”等问题。 

  本次讲座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医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

  裴钢,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第四届、第五届专家顾问组成员,“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国家重大基础平台建设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7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2011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段树民,神经生物学家,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07年获上海市第十届科技精英称号,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任Journal Neurophysiology, Glia, Hippocampus, Neurobiology Disease国际杂志编委。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在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突触发育和功能等研究领域做出系统的创新工作,在Science, Nature Cell Biology, Neuron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受到国际同行关注,促进了神经胶质细胞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成果入选2003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200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