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电子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的实施意见》发布
文:向桂君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17-03-17 8948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的整体规划与实施要求。根据“实施意见”,学校将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完善通识教育体系,深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与方式改革,健全制度保障、资源配置机制,全面推进通识教育,培养学生思辨与表达能力、组织交往的领导能力,让学生具有更强的洞见力,能聆听不同的声音、多视角看待事物、提高应变能力。

“新四会”引领构建通识教育体系.png

成电特色核心通识课程体系 

  目前,学校已建设由“文史哲学与文化传承”“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工程教育与实践创新”“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创新创业教育”6大模块构成的60余门课程,形成了具有成电特色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新的通识教育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新四会”能力,重点训练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提升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促进“学以成人”。课程体系注重文理结合、科学与人文融合,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等学科,涉及方法论、逻辑学、系统工程、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等内容。

  其中,“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是“文史哲学与文化传承”模块的一门核心通识课程,该课程通过对人类文明经典论著的强化阅读、深入讨论和规范写作等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阅读写作习惯,提高“新四会”能力,提升人文基础素养。 

  学校在不断完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的同时,还将“新生研讨课”“成电讲坛”“成电舞台”“优质通识类MOOC”和“经典60阅读”版块等纳入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新四会”能力和领导力。

“新四会”引领构建通识教育体系1.png

多措并举拓展通识教育模式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拓展通识教育模式。将通识教育要求制度化,提高通识教育学分要求,细化修读建议。通识教育修读学分从6/9学分提高到13学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须有所侧重地修读相应课程模块课程:理工类学生应加强人文与社科类课程修读要求,文管类学生应加强自然科学与工程类课程的修读要求;强化“新四会”能力培养,每个专业均需开设“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相关课程,强化阅读写作、表达沟通等能力训练,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设并完善通识教育管理办法,健全通识教育保障机制。学校已出台一系列通识教育相关实施办法和学分认定办法,先后发布《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校教〔2016〕341号)、《电子科技大学“成电讲坛”及“成电舞台”认定通识教育学分办法》(校教〔2016〕230号)与《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应用优质通识类MOOC认定通识教育学分的办法》(校教〔2016〕229号);将通识教育学分修读情况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通识教育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对通识教育的支持。将核心通识课程纳入学校本科教学关键岗位设置的全盘统筹考虑范围,在教改项目审批、教学专项奖励的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

  课程教学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按照“遴选立项、期满验收、定期复评、不断更新”的原则,不断充实和完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

  继续推进“卓越教学计划”,通过建设“以学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体系,推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鼓励探索符合通识教育课程特征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强化学习过程评价与管理,落实考核结果的建设性反馈。

  加强通识教育是适应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建设“双一流”大学一流本科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实施本科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学校将通识教育要求制度化,并在已发布的《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中以加强通识教育为基本原则之一,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途径,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通过加强通识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新四会”能力,为学生打好成电风格的人生“底色”。

 

编辑:林坤  / 审核:张娜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