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阎锡蕴院士做客名师讲堂谈肿瘤新靶点及转化医学
文:教师发展中心 医学院 图:医学院 来源:医学院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17-03-10 4210

  3月7日,纳米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教授受邀做客名师讲堂,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第一住院大楼为师生带来有关“肿瘤新靶点及转化医学”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医学院院长杨正林主持。

7.jpg

  阎锡蕴院士首先讲解了免疫抗体的相关知识,并联系临床肿瘤的精准治疗进行展开。她以sTn、CEACAM5和CD146三类蛋白联系临床疾病进行阐述,指出针对同一蛋白分子的不同位点产生的抗体有不同的功能。阎锡蕴院士团队成员作了大量实验研究证明,CD146阻断肿瘤细胞P38/IKK/NF-kB信号的有效位点为C452-C499。

  从发现、定义及应用三方面,阎锡蕴院士详细介绍了纳米酶。她指出,纳米酶的出现是生物学与物理学的一次跨界合作,从酶到模拟酶,再到纳米酶,成功地实现了从有机到无机的转换。纳米酶不仅与传统的酶有着同样的催化活性,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易获得的优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纳米载体固定化酶不同的是,纳米酶的催化活性并不是来自于其表面修饰的酶,而是来自于纳米材料缩小粒径后展现出的新特性。

  在讲解纳米酶的应用时,阎锡蕴院士从病毒检测、肿瘤诊断、肿瘤治疗、污水处理以及医疗器械处理五个方面作了阐述。首先,在病毒检测方面,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流行后,其在非洲的检测条件受限。由此阎锡蕴院士团队成员利用纳米酶的高灵敏性,结合胶体金的快速检测及便于操作提出了新的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她的团队利用仿生学模拟Ferritin,以重链蛋白包裹纳米材料应用于某些肿瘤的检测及诊断。实验证明,其对于肝细胞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等多种癌症都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抗肿瘤药物包裹于重链蛋白用于肿瘤治疗;其具有主动靶向、人源性、均一性、稳定性等优点。此外,阎锡蕴院士还提到了纳米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其可用于污水的处理,将有毒的苯酚破坏降解。她提出,可利用纳米酶可破坏生物膜的特性,将其利用于医疗器械的处理。

  谈到纳米医学面对的挑战,阎锡蕴院士希望能更清楚地阐释纳米酶的作用机制,进而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医学领域,造福人类。

  在提问环节,阎锡蕴院士与多位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进一步交流讨论了“纳米材料结合DNA”“纳米酶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等问题。

  本次讲座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医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

  阎锡蕴,女,纳米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秘书长。2015年当选亚洲生物物理联盟理事会主席,是该组织有史以来首位女主席。

  阎锡蕴长期从事肿瘤学研究,在肿瘤新靶点发现和临床转化方面取得了系统创新性成果;她发现的纳米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入选中国重大科学进展。她发现了肿瘤血管新靶点CD146,系统揭示其作用机制;设计了相应的治疗性抗体,抑瘤效果显著;发现了纳米酶,发明肿瘤诊断新技术,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名师讲堂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于2014年启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来校作专题学术报告,旨在加强广大师生与知名学术大师间的学术思想交流与碰撞,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开拓学生视野。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