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校打造“双创”平台助推创新创业“接力跑”
文:陈伟 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崔家铭 图:逆光摄影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10-16 8556

  “如果把科技成果转化比喻为4x100接力赛,大学只跑第一棒是不够的,只有再往前跑一点,才有可能实现成果成功转化。”李言荣校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采访时说。

  如何助推创新创业“接力跑”?学校在校庆期间接连成立创新中心和“众创空间”,为师生“双创”大军提供梦想起飞的平台。

创新中心:承载梦想“起航”

合影.jpg

  9月28日上午,“一校一带”零公里起步点——电子科技大学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校长李言荣、副校长杨晓波出席揭牌仪式并为创新中心剪彩。

  杨晓波主持揭牌仪式并致辞。他说,学校走过了六十年辉煌岁月,在下一个甲子要继续坚持创新、坚持技术驱动、坚持科学驱动,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推动、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要将创新中心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李言荣代表学校对创新中心在60周年校庆之际落成使用表示祝贺,对为中心大楼建设做出贡献的所有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创新中心是学校大力实施的“一校一带”行动计划的零公里起步点,是学校科技创新集聚区,将对学校的“一校一带”计划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他说,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没人有能离开天地的信息化,这为电子科大提供了无穷大的机会和出重彩的机会,入驻的各研究中心要坚持跨学科、跨领域发展、跨界发展,从电子行业走到行业电子,做出自己的特色,要孵化出一些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并且推动这些企业走出成都市、走出四川省。他表示,学校对研究中心是按照准国家平台来建设的,各位研究中心负责人要有宽大的胸怀、宽广的视野,站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的高度谋划未来,努力把电子科大全校的资源整合到中心来,推动“一校一带”行动计划,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引领性贡献。

  李言荣、杨晓波为中心落成剪彩。揭牌仪式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创新中心。

  校长助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邓龙江,学校办公室、科研院、“一校一带”办公室、成都研究院和入驻单位负责人以及有关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揭牌仪式。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努力构建多层次、多类型、跨学科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在学校60甲子校庆来临之际,正式启用的创新中心总面积2万平方米,预计有20个左右特色研究中心、10个左右创新领域平台入驻,学校目前成立的12个校级特色研究中心均已入驻。

众创空间:西部地区最大最具特色

0A3A0088.JPG

  就在同一天,占地1.6万平方米的“电子科技大学-荷福-临港科技众创空间”在校庆期间举行主体落成仪式。这座西部地区最大、最具特色的高校“众创空间”即将投入使用,并迎来朝气蓬勃的“双创”大军。

  据介绍,“众创空间”是由我校杰出校友、上海荷福控股集团董事长周锦霆投资,并联合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临港集团于2016年3月启动共建的新型高科技孵化平台,它也是三方携手推进“一校一带”战略的重要举措。该“众创空间”是针对我校的学科特色、行业特点等“量身打造”的,并将在后期建设中逐步打造功能更加强大、完备的“升级版”。正式投入使用后,“众创空间”将面向全校教师和学生开放,既作为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也作为支持教师“产学研一体化”的“转化平台”。

  周锦霆认为,中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应用市场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这是其他任何国家、任何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因此,电子科技大学的“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光辉的发展前景。

  他表示,以“众创空间”为载体,荷福集团、临港集团、电子科技大学将以“互联网+”暨“一校一带”行动计划为契机,努力打造跨地区、跨行业的新型协同合作模式,实现人才、技术、资本、市场、产业和园区的深度融合,为更多的师生提供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

  早在2015年9月13日,荷福集团就已经与曾获亚太机器人大赛冠军的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队共同成立了香港创品(Champion)机器人有限公司和四川福胤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

  校党委副书记、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申小蓉表示,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学校“一校一带”行动计划的全力推进下,学校于2015年9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并聘请时任成都市市长唐良智(现任成都市委书记)担任名誉院长。

  作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3.0版”,创新创业学院旨在尽快把学校的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最终转化到人才培养和产业融合发展上,使学校成为在电子信息领域领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最好的行业特色型大学之一。

  目前,创新创业学院已经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体系化培养。这将意味着,未来几年,学校将有大批“创客”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众创空间”的落成,恰好可以为未来的“创客”们提供充足的条件保障。

  同时,“众创空间”也将为学校教师参与创业提供良好的舞台。校党委书记王志强表示,建设“众创空间”是学校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将为“一校一带”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物理空间,也将对我校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届创新创业周为校庆“双创”氛围再添助力。据介绍,本次创新创业周共有四个特点:一是注重与国家大学科技园、包商银行、新尚集团、龙湖地产集团、讯息投资等单位紧密合作,打造学生创业一体化孵化通道;二是,扩大活动规模,设置室外互动体验区,增强观众与团队产品的参与和互动;三是加入学院精品活动,提供学生更多的活动与体验平台;四是开展项目路演及投融资对接,为学生创业团队和投资机构提供交流对接平台。启动仪式后,学生活动中心展出了来自各个学院的50余件创新创业作品,7个投融资机构参展。

“精英人才成长生态圈”:发布方案,合力实施

IMG_6779.jpg

  创新创业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紧密相关。9月28日上午,我校在清水河校区正式发布“互联网+”精英人才复合培养计划方案,并举办本科教育高峰论坛,力图打造包含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创业精英相互融合的“精英人才成长生态圈”。

  据了解,首批参与“互联网+”精英人才复合培养计划的共有6个学院,分别是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会上,6个学院分别与20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要求,校企双方将联合培养面向产业的敢于跨界融合的“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

  副校长曾勇在会上表示,当前正是“互联网+”时代的战略机遇期,我校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现状,以学院为依托,以“互联网+专业”融合为途径,以夯实“互联网+”核心技术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建立“互联网+”特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具有“互联网+”特质培养方案、建设“互联网+”定制的基础平台和资源、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形成一支满足“互联网+”教育教学需求的相对稳定的优秀教师队伍,打造包含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创业精英相互融合的“精英人才成长生态圈”。

  他希望各界嘉宾与我校师生一起交流探讨,对“互联网+”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共商人才培养大计,共谋合作发展愿景。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张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