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教育:电子科大校长:一所理工科院校如何培养领军型人才
文:搜狐教育 薛彪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09-23 5605

  编者按:“完整的人生就是走过、路过、闯过”、“好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一种做事的标准,好大学最在乎的是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我一直认为爱情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很抱歉我校女生的比例目前还是低了点”……

  这些被网友称为“很网红”的语句出自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之口。李言荣透露这些句子均来自于平时对生活的思考和总结,并非刻意为开学、毕业典礼等准备的。

  他既有敏捷思维,又有人文气质,师生评价他儒雅、幽默、平易近人。在接受搜狐教育《智见》专访时,李言荣以自己的经历谈人文教育对理工科生的重要性:“大学时没有接受太多人文通识教育。参加工作后,我有机会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看文史哲、经管法等人文类书籍,这对我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有很大帮助。很幸运的是我从事教育,现在做了大学校长,能够有机会改变学生们的教育方式。”

  近几年,理工科见长的电子科大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李言荣用自己总结的“新四会”——即“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不仅是电子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成为近年高等教育和不少中国大陆高校的热词,甚至开始走向共识。2015年11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成立 “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后又加入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高校。

  大学除了培养学生知识的深度还要有知识的广度,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理解、对话以及和这个世界相处的能力。而在美国很多一流大学,前两年要求学生选修若干通识课程,包括人文社会、量化推理、自然科学等方面内容。

  再过几天,电子科技大学迎来建校60周年。作为39所“985”工程院校中唯一的电子类院校,这所学校未来在人才培养上将转型:不仅仅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更培养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创新精神、有全球视野、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人文通识教育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

  以下为《智见》对话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

  采写/搜狐教育薛彪 搜狐教育《智见》独家原创稿件

李言荣校长.JPEG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资料图)

60岁的电子科大开始转型:培养领军型人才

  智见:今年是电子科大建校60周年,未来在人才培养上会不会有变化?

  李言荣: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要从五六十年代提倡的培养电子工程师,转变到培养电子信息行业的精英人才、领军人才。工程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很强,而我们现在培养精英人才不只是有动手能力,更有动脑能力,这样才能适应跨界、交叉、边缘领域的创新工作。这几年,电子科技大学的本科生招生量在逐渐减少,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精英人才、领军人才、帅才,这就是下一个60年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智见:能否具体谈谈如何培养领军人才?

  李言荣:第一,加强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理工科学生除了要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人文教育非常重要。过去我们太强调一技之长,现在要重视人的潜能发挥。而文史哲、经管法等人文知识是成为帅才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果一个学生仅仅会技术,动手能力很强,恐怕很难成为一个引领者。

  第二,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和技术集成能力。大学要教会学生把不同的技术知识综合起来,用综合思维看待和分析问题,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也很容易找到创新点。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我们未来学生培养中会更加加强。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交流能力。未来的社会是国家全球化竞争、人才全球化竞争的时代,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要有国际化视野和胸怀,具有与国际化文化对接、沟通的能力,我们要让更多学子懂得什么是尊严、什么是使命,明白自己与他人以及与世界的关系。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争取承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的首届亚洲青年文明对话论坛的重要原因。

李言荣校长在首届亚洲青年文明对话论坛上致辞.JPEG

9月21日,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在首届亚洲青年文明对话论坛上致辞。

大学生之间的差距更多体现在这两种能力上:思辨与表达

  智见:电子科技大学在加强人文通识教育方面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李言荣:通过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人与人的差距,或大学本科教育结果的差距,主要不是来自知识点和知识量方面,而是来自思辨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差距。

  电子科技大学的创新是在理工科学校里提倡“新四会”:即“听说读写”的四个能力训练。精英人才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除了学业基础扎实,同时也要注意:“会听”即能听得懂别人说话,要有精神的会意、情感的互动;“会说”是大学生第一位需要强化的,在准确表达思想与情感过程中,学会组织语言感染别人。在任何时候讲话有三原则:一是要有自信;二是要有激情;三是有点文采;“会读”即在海量信息背景下要学会精读,形成自己系统的认知能力;“会写”即是理性整理、逻辑梳理、观点推敲的能力。“新四会”训练归根结底是提高同学们科学的思辨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在“思”方面要把演绎法和归纳法融会贯通,在“辨”方面要培养自己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在知识面上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度和跨界知识的整合能力。

  智见:中国的通识教育跟欧美国家有什么不一样?

  李言荣:欧美国家孩子从小就被鼓励张扬个性,表达自己。中国乃至亚洲国家比较讲究规矩和集体行动,比如“手背好、站整齐”等,文化因素影响导致亚洲人的创新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比欧美稍微弱些。中国的教育更是在思辨表达与个性张扬上有所欠缺。所以电子科技大学抓“新四会”,这也是从中国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

理工科院校为什么要重视人文通识教育?

  智见:您为什么会特别强调对理工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李言荣: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这两年我一直跟我们的校友交流,我就问他们,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最遗憾的是什么。很多校友告诉我是人文通识教育的缺失,而走上社会的他们最后要花大力气去弥补。

  第二个原因,我本人是理工科出身,大学时期也没有接受多少人文方面的教育。参加工作后,我有机会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看文史哲、经管法等人文类书籍,这对我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有很大帮助。现在我做了校长,有机会用自己总结的“新四会”来教育引导学生。也是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让学生少走弯路。

  智见:在理工科院校推行人文教育会不会遇到困难?

  李言荣:会遇到这个问题。首先是需不需要的问题。60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培养的学生可以说很多是非常优秀的。这些优秀学生最缺的是人文知识吗?未来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是什么?这方面大家要达成一致。第二,师资力量问题。在理工科院校,文科师资往往是弱小的,发展文科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个过程。第三,文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问题。在理工科大学里面,文科教师的第一责任不是培养大量文科学生,而是培养提升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有时对这个定位,很多教师存在理解误区。第四,学生本身的认识问题。很多年前我们教育学生做一颗螺丝钉,国家社会哪里需要就钉在哪里。但现在的大学生要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要力量,光做一个是螺丝钉是不行的。正如我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讲的,希望我们的优秀同学要努力成为有创新精神、有全球视野、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智见:前段时间,被称为中高考改革风向标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台,提出学生6大核心素养,您认为这对高校有什么影响?

  李言荣:应该说这些方向都是对的。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影响最大的就是高考改革。高考如果不按文理科考试,在中学不过早分科,这是非常好的。而现在由于文理分科,带给大学的麻烦是学生进来后首先要对其弥补。尽管文科的好处是可以后天自己弥补,但这种弥往往系统性弱了点。我个人真不赞成中学阶段过早文理分科。

领导力培养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技能

  智见:您也提倡大学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但所有学生都需要领导力的培养吗?

  李言荣:原则上讲,领导力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种技能,也不是把所有人都培养成领导。领导力就是比常人有更强的洞见力,能聆听到不同的声音、能多视角地看待事物、能应变随机出现的变化。具有领导力的人可以组织很多人围绕着某一个领域工作,调动每一个人的潜能。领导力的提升对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好处。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最初学习苏联,专业划分很细,强调术业有专攻,比如电子信息这个领域,按产品分类来分一个一个专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在目前以及今后阶段,国家最缺的是战略科学家,是对世界形势、对某个方向领域有良好判断的领军人才。意识到这一点,就是电子科技大学为什么强调培养“精英人才”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希望电子科技大学的同学们努力成为有创新精神、有全球视野、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的出发点。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