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天下成电人】翟永明:在白夜吟咏年华
文:学生记者 范雪炜 凌荣勋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6-05-10 9082

  编者按:巍巍成电,栉风沐雨六十载。一批又一批在成电接受淬炼的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活跃于海内外各行各业,引领潮流,成就斐然,不仅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成为母校的骄傲和宝贵财富。为迎接60周年校庆,传承成电精神与文化,同时为更多的学子树立榜样,学校新闻网开设“天下成电人”栏目,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呈现校友们精彩又丰富的人生旅途。

从容地在心中种千竿修竹

从容地在体内洒一瓶净水

从容地变成一只缓缓行动的蜗牛

从容地 把心变成一只茶杯

  根据诗作《随黄公望游富春山》改编的同名舞台剧2015年10月在成电会堂与全校师生见面时,整个成电为之一叹——丰富的底蕴、精湛的表演,加上诗歌本身的张力——严谨的成电如此彻底,如此蓬勃地浸润在诗歌、文学、艺术的海洋里。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位从成电走出的著名女诗人——1976级校友翟永明。

1462761441636949.jpg

 文学与少女:在纠结和滋养中成长

  翟永明与诗歌,与文学的结缘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她的父母都很喜欢文学,年轻的时候也热爱读书。即使在文革期间,很多家庭的藏书被付之一炬,但是翟永明家却“躲过一劫”。她的父母小心地把书藏起来,让孩子们继续获得精神食粮。就这样,翟永明比同龄的大多数人读到更多的书——戏剧、文学、诗歌……她并未想到,这幼时打下的文学烙印,将成为她一生的追求。

  “我那时特别喜欢古典诗词,包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尤其是戏曲剧本。我父母比较喜欢戏曲,家里这方面的书也比较多。”翟永明回忆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几十年后,翟永明可信手拈来典故,运用于作品中。她深深地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深入她的血液,穿插于她的作品与生活中。“即使它不会明显地出现在现代诗中,但像一条暗河,默默地滋养着新诗。”

  时光流转,“下乡插队”归来的翟永明迎来了大学时光。作为工农兵学员,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想的影响下,她走进了成电校园。夏天的校园,空气有些沉闷,偶尔的蝉鸣很快没了回响。翟永明发现,除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其他的活动好像并不是一个“好学生”该做的,特别是和诗歌、文学有关的东西。而翟永明的心思却始终无法全部投入“电子的海洋”,她坦言:“我在成电读书期间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好学生,我不大向往专业方面发展,更热爱诗歌的世界。”

  作为成电人,翟永明的青春倩影留在了校园的影像里。图书馆“成电时光”的老照片墙上,有几张她的照片——跑步时的青春蓬勃、实验时的专注认真、劳动时的汗水和笑容。照片默默地述说着有温度的回忆。那时,翟永明参加了学校篮球队、田径队,还代表电子科大参加成都市大学生运动会,破了女子百米跨栏的记录。

1462761450375963.jpg

图为翟永明(右一)在做实验

1462761450673207.jpg

图为翟永明(前排左一)和篮球代表队其他成员与教练、老师的合影

  “我的大学时光正处在一个激情四溢的时代。”翟永明回忆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整个社会涌动着欢欣的热浪。大家相信,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每个人都怀着满腔热情与美好梦想,伴随着中国阔步向前。诗歌正是在这一时期,被微妙地滋养,被热情地推动,蓬勃发展。翟永明深切地体会着时代的悸动,文学的狂欢。她说:“诗歌很能够调动大家的情绪,加之那时没有消费概念,没有物质欲望,大家都追求精神上的东西。”

  精神层面的匮乏曾让大批青年压抑了太久太久,思想解放让大家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新知,像拍岸的浪花一般铿锵地表达着自我。翟永明永远记得如电影胶卷般的一幕幕:每天早晨,渴望书籍的人们就在沙河校区旁的新华书店门口排起了很长的队伍,其中就有很多成电的学生;同学们互相借着名著,借期两小时,如饥似渴地,争分夺秒地看着,再恋恋不舍地传给下一个借阅者……

  在回顾自己的大学经历后,翟永明给学弟学妹们建议:“在大学读书,不一定是职业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充实自己。现在的成电是一所开放的学校,更重视素质培养,更鼓励人才多元化发展。大家能进行自我选择,特别幸福。”

面包与诗篇:诗人应该为自己找到一种活法

  “我们那会儿特别压抑,和现在可能不大一样,但是在那个年代反而会产生一种张力,(人们)想方设法地追求特别想做的事情。”翟永明说。本科毕业后,翟永明被分配至某物理研究所工作,福利好、待遇高,倘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岁月静好,前程似锦。但翟永明好似天生具备迎接风险的才能,默默积累,期待绽放。那时,翟天明每天都过的很累:在研究所里,她白天工作、晚上写作的工作状态饱受非议;在同事们的眼中,这个一面拿工资、一面挣稿费的女子是个“异类”。看起来,翟天明的文学特质使她与研究所的氛围格格不入。

  1984年,翟永明创作的大型组诗《女人》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震惊文坛。1986年,她受邀参加北京《诗刊》举办的“青春诗会”。“当时全国大概只有七八个青年诗人受邀,机会难得。”她拿着邀请函向领导请假,意料中的不支持、不欣赏,万幸领导终究是执拗不过她。翟永明兴奋地坐上北上的火车,赴“青春诗会”之约。她不仅与全国的文学界“知音”们深入交流,更逐渐坚定了走文学之路的信心。这一次,翟永明还有一大收获——带回几百元的稿费。对于当时一个月工资只有36元钱的她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数目。“我觉得我可以靠写作来养活自己了,为什么不辞职专心做喜爱的事情呢?”

  不久,翟永明离开了研究所,奔着梦想一路前行。“可能我是一个比较冲动的人吧!”翟永明诙谐地说。在物理研究所工作是让人艳羡的“铁饭碗”,翟永明的离开让许多人不解。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翟永明都不敢告知父母。没过多久,国内的文化界发生了一些变化,翟永明的新诗难以发表了,她感受到生活的沉重。面对面包与诗歌、现实与理想,她应该如何衡量、抉择与把握?

  “那时单位招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指标就进不了。我辞职后希望找一个和文学相关的工作,像出版社、编辑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写东西,但是很难找到。”被问到是否后悔,翟永明一笑置之,“从没有过,在原来的单位压力太大,出来后反而心情畅快。”四处碰壁的翟永明,后来在雕塑家朱成的工作室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在担任成都市文学院签约作家两年后,她前往美国。

  诗人不是职业,不能带来生活上的支持,必须要寻找一个职业,一个稳定的生活。翟永明说:“诗人必须找到一种活法”。1998年5月8日在成都玉林西路85号,白夜酒吧成立。取名白夜,一是赋予酒吧寓意,夜也如白昼,远忧愁、忘时间;二是因为她一直喜欢托斯妥耶夫的小说《白夜》,希望把这儿营造成一个文化空间,为文艺工作者们开辟交流平台。

  白夜初落成,翟永明就联合雕塑家朱成举办了户外雕塑展。紧接着,朗诵会、音乐会、独立电影放映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接连不断。后来,“白夜”迁至宽窄巷子。在这里,有整整一面墙的图书,古典意蕴和现代气息在露天小院里不动声色地交会、流淌。“这里都是我自己设计的。”翟永明不无得意地说。

  从1980年代发表自己的处女座《女人》,在中国诗坛崭露头角到今天,翟永明依然坚持创作,追寻灵感,同时,她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荷兰等国文字,已出版《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纽约,纽约以西》等诗歌、散文集10多部。她于2005年入选“中国魅力50人”;2010年入选“中国十佳女诗人”;2007年获“中坤国际诗歌奖·A奖”; 2012年5月荣获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的“Piero Bigongiari”奖项,这是中国诗人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活法指的是一种职业、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你继续写作下去,并且和自己的创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关于面包与诗篇,翟永明凭借胆识、天赋和才华,呈上答卷,惊艳众人。

诗人谈新诗: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

  “社会上很多人对诗人有一些想象或误解,觉得诗人的写作比较神秘、特殊,其实也没有那么玄乎,诗人和大多数人做的工作是一样的。”谈及生活与工作,翟永明缓缓作答。“创作诗歌,有一个酝酿和准备时期,平时对文学、艺术以及生活上的认识和积累,在某些时刻会突然迸发,可能是一句话或者几个词。由它们展开,进行整首诗的创作。一旦有了灵感,那么写作就会比较顺利。”

  翟永明,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看似平凡的工作却饱含不平凡的理想。写作上她希望能更进一步,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当代诗歌。功利化的二十一世纪,“不能变现”的诗歌似乎正慢慢被边缘化。“我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一些活动,和年轻人多交流,因为我们是一个诗歌大国,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听诗歌朗诵。”

  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少能读懂现代诗?翟永明分享了她的观点:现在的青年人接受到的文化艺术熏陶和教育是不够的。在美国的几年里,她发现,很多父母愿意与孩子分享文学艺术,给咿呀学语的幼儿朗诵诗歌,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参观。即使孩子们当时不懂,但经常接触这些艺术、文学作品,便会一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长大后他们也会有兴趣去深入学习。

  与现代诗的“隔阂”也有历史积累的因素。古体诗发展传承千余年,一代代的积累,已攀至巅峰。“我们的文化传统那么强大,留下来的大都趋于完美”,翟永明感叹,“但是新诗存在的历史实在太短,也就一百多年,无论是它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使用的词汇,都远没达到完美的阶段,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不断去探索,让它变得更加成熟。”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年轻的新诗,翟永明采取各种新颖的形式把新诗“推送”给年轻人。2015年10月,我校成电会堂相继上演了《大街上传来的旋律》《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翟学姐的新诗以剧场的形式呈现在学弟学妹面前。翟永明还将带着她的现代诗频频走入高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新诗且传承、且发展。

1462761450241451.jpg

  月夜渐至,采访即将结束。翟永明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勇敢做了自己最喜欢的事”。那一年,她在众人的质疑和惊讶中坚持选择梦想。如今,“所有的光只为她照亮”。


编辑:李思扬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