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启梦成电】蒋崇辉:发现投资中的“重量级”风险
——记校“学术新人奖”获得者、经济与管理学院蒋崇辉副教授
文:杨丽可 学生记者团 康至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6-08 5168

  现在许多人都热衷于投资,但经历了“降息”“理财产品不可靠”“牛市不稳定”等问题后,理性投资成了关键词。在加拿大温莎大学作访问学者的蒋崇辉副教授5月底刚刚回国,他研究的“资产组合选择”就是关于投资,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把“背景风险”纳入投资决策过程,让投资更科学、更理性。

发现投资中的“重量级”风险.jpg

学术成果: 把“背景风险”引入投资研究

  在2008年博士毕业留校后,蒋崇辉注意到投资者在进行资产组合选择时,除了本身的风险外,与财富相关的其他因素也会带来有影响的风险。“这就是背景风险”,他惊喜于这一发现。

  蒋崇辉用通俗的语言描述着“背景风险”,比如开发一个楼盘,全国的经济情况、楼市景气指数、政策环境,还有周边楼盘开发情况等因素所带来的风险都是背景风险,投资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即使是个体投资者,也要考虑背景风险。“如果你是有家室的人,那么和单身汉相比,你的投资决策需要考虑子女入学、老人医疗和房价高低,有了这些背景风险,决策就会保守一些,比如更多地会选择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

  作为金融学的研究者,蒋崇辉在“背景风险”方向上的研究卓有成效。他将背景风险纳入资产组合选择过程,建立并求解模型,通过科学的分析揭示背景风险下投资者资产组合选择的机理,及其背后所反映的投资者应对背景风险的行为,其科研成果发表在金融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上。

  中国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蒋崇辉敏感地意识到,在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就显得十分重要。“人民币升值时,外汇储备无形中在贬值,只有通过国际分散投资来化解风险。”蒋崇辉举例说,“如果投资到新加坡市场,除了面临新加坡的股票市场风险外,还要面对汇率风险,这也是一种背景风险。”基于此,蒋崇辉也考察了当背景风险具体化为汇率风险时,投资者的国际资产组合选择问题,并分析了汇率风险是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的。在2013年,蒋崇辉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又发表在《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上。

人生机遇:获全国数模竞赛一等奖后走上了学术之路

  全校选拔50余人,经过淘汰剩下12人,再驰骋全国赛场,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这是2000年蒋崇辉的奋斗与喜悦。他对数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大学期间成绩优异,在这次全国性竞赛中展现了实力。更有意义的是,他发现运筹学的工具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在金融问题的研究中发挥作用,而且还有科学家做出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就(Harry Markowitz,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

  “如果将来我走上学术的道路,这应该是可以选择的重要方向。”蒋崇辉想。马永开教授是他数模竞赛时的指导老师,赛后不久调到电子科大工作。他追随老师的脚步,在电子科大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在金融学领域尽情遨游。

  “学术的道路是非常辛苦的。”蒋崇辉坦言刚留校时压力很大,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当时女儿才一两岁,很需要我,但我没有多少时间去陪她。”对此,他满怀歉疚。

  他说,自己内心有一种强大的信念,那就是100%坚信自己走的学术道路,坚信会成功。“理念就是一种信仰,你的相信程度决定你做到什么程度。”正因为此,蒋崇辉全力以赴地进行学术研究,扎扎实实地看文献,想思路,做模型。慢慢地,他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后,他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

  当体验到笨鸟先飞的喜乐,蒋崇辉更加自信,他的事业也进入良性循环,陆续申报到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4年,他又获得了学校的“学术新人奖”。

  “如果在学术的道路上,努力并未带来社会的认可,你还会坚持下去吗?”面对这个问题,蒋崇辉的答案依然是“坚持”。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是不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呢?”蒋崇辉经常用乔布斯的这句话反躬自省。他认为,世俗意义的成功固然重要,但还不是最重要的,站在自己的信仰和价值体系下,做有价值的事,不断努力,就没有虚度人生。无论是波谲云诡时代坚持独立思考的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还是生前得不到承认的印象派大师梵高,在蒋崇辉看来,他们都是生命的勇者和智者。这些伟大的人物激励着他坚持自己的学术道路。

培养人才:多读好书,脑子里没有储备就没法思考

  蒋崇辉一直认为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他现在教授的课程包括《投资管理》《固定收益证券》以及《经济学》,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双学位生。

  受益于科研中对思维能力的锻炼,蒋崇辉积极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学生,助力他们思维能力的成长。“我会安排一些小型的课题,引导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多一些,思考的面更广一些,逻辑更严密一些。”在教学一线对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学生们的交流碰撞,同样给了蒋崇辉科研的灵感。他在2014年发表了一篇教学论文,就是在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债券的价格相对于利率的变化有所波动。蒋崇辉研究了二者的精准关系,形成了科研成果。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蒋崇辉总是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我觉得学生们书读得还太少,当你脑海里有储备时,视野就更开阔,就能多角度思考”。他建议学生们多看历史、哲学、文学的书,其中哲学方面要涉猎更丰富一些,包括柏拉图、伽利略等。“如果每年在学业之外,读十本大部头的好书,坚持下来,一定有进步。”

  最近,蒋崇辉把自己偶然发现的一本好书——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推荐给学生们,“即使不好读,坚持把它读下来,想想书中主要讲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书中哪些观点不认同,自然就会有不少的收获。”他还推荐学生们背诵《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他说,多咀嚼几次这些话语,对于生命、对于孝义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感恩前行:恩师与家人给予力量

  在此次到温莎大学访问前,马永开教授对蒋崇辉说:学术研究应该是向长、宽、高三个维度去发展。这正是蒋崇辉的“软肋”,他现在在“资产组合选择”领域收获颇丰,但方向还比较单一,应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展。

  蒋崇辉对老师的观点深以为然,他认为不仅学术上要向多个方向渗透,做人也是这样。多年来,马永开教授都给予学生在学术和人生路上许多重要的指点。蒋崇辉记得,刚读研究生时,老师就很郑重地对他说:“读研究生一定要写好文章。但做研究之前,一定要先学会做人。”他深深地记着这些箴言,并在后来的时光中遵循着。

  在温莎大学,蒋崇辉在合作导师安云碧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多个方向的学术拓展。由于之前已有7年的跨国合作基础,双方十分了解信任,蒋崇辉在温莎大学取得了学术上长足的进展。

  “感恩我的老师和同事们。”蒋崇辉谈到学术之路时,说得最多的是感恩。无论是马永开教授还是安云碧教授,都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和帮助。同时,老师的学术风格、敬业精神、为人处世,还有对学生的爱和关怀,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蒋崇辉。渐渐地,他发现,自己也拥有了这些优秀的素质。

  蒋崇辉也深深地感谢自己的家人,在奋斗的路上,默默地给予自己陪伴、理解和支持。在事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后,他也尽力做到保持事业和家庭的平衡,花时间陪伴可爱的女儿,用心陪伴她的成长。蒋崇辉说,与家人在一起感受到的爱与快乐,也是自己事业奋斗的不竭源泉。

  “无论做出的成果多么了不起,你都应该感恩那些支持你、帮助你、爱你的人。”蒋崇辉带着这份感恩之心,又走在了学术拓展的新征程上。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

"